种植基础知识清单 绪论: 1、种植业的特点:是以土地为重要生产资料,利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水和矿物质合成有机物质,同时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藏在有机物质中。 2、当前种植业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作物产量稳定提高的同时,不断优化种植业结构;种植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种植业的功能日益拓展,已经由单一保障供给逐步向多样性发展。 3、种植业面临的问题:资源约束日益趋紧;农业灾害威胁加剧; 4、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0.09公顷,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水资源不足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农业灌溉水每立方米平均生产粮食1千克,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 第一章:植物生长的外部环境 1、太阳光是生物存在的基本能量来源太阳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种自然能源 2、夜间太阳辐射为零;清晨太阳辐射较弱;正午太阳辐射最强,为最大值;午后逐渐减弱。 3、在一年中,夏季太阳辐射量大,夏至最高;冬季太阳辐射量小,冬至最小。 4、随纬度增高,太阳辐射减小;随纬度降低,太阳辐射增大。 5、海拔高度高,太阳辐射强;海拔低,太阳辐射弱。 6、我国北方地区称为长日照地区,南方地区称为短日照地区。 7、光照度是太阳辐射强度中的可见光部分。在一定范围内,植物的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度的增强而增强。 8、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所处的位置而确定的,起源于黄河流域一带。主要反映黄河中下游地区的1气候特点和农事活动情况。 9、光中能促进植物组织的分化,充足的光照有利于花芽形成、开花结果,强光的照射可使植物花色艳丽。 10、长日照植物包括小麦、油菜、萝卜、白菜、甘蓝;短日照植物有水稻、玉米、棉花、甘薯、菊花、甘蔗;中间性植物有四季豆、番茄、黄瓜等。木本植物对光周期的反应不如草本植物敏感。 11、长日照植物北种南引需要选择早熟品种,南种北引需要选晚熟品种;短日照植物北种南引需选择晚熟品种,南种北引需选择早熟品种。 12、喜光植物有银杏、梅花、向日葵、玉米、谷子、芝麻、花生、棉花;阴生植物有人参、吊兰;耐阴植物有大豆、豌豆、绿豆、红小豆、桧柏、君迁子。 13、植物幼年阶段比较耐阴;湿热条件下耐阴能力强;肥沃土壤植物耐阴能力较强。 14、光能利用率的原因:光的漏射、反射和投射的损失;受光饱和现象的限制;环境条件及作物本身生理状况的影响。 15提高光能利用率途径:选育光能利用率高的品种;合理密植;间套复种;加强田间管理。 16、影响土壤温度变化的外因有纬度、海拔高度、地形和地表覆盖。 17、在正常条件下,一日内土壤表层最高温度出现在13点左右,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之前。不同土壤深度,土壤温度日变化的幅度不同.一般情况下,表层土壤的日变温幅度最大,随土层加深,土壤的日变温幅度逐渐减小,在80—100cm深土层日变温幅度为零。 18、一年中,土壤表层月平均最高值出现在7—8月;最低值出现在1—2月份。 19、一天中,气温(离地面1.5m高测定)的最高温度出现在下午2—3时,最低温度一般出现在日出请的时间段。 20、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温度一般出现在7—8月;月最低温度一般出现1—2月。 2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离地面越远,温度就越低。 22、习惯上根据植物完成生育周期所需要的有效积温量把植物分成早熟、中熟、晚熟品种。 23、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土壤温度越高,植物生长发育的速度越快。 24、气温日变化对作物干物质的积累有明显的作用。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有机物质含量高,含糖量较高。在最适温度下,植物生长发育迅速而良好,在最低和最高温度下,植物停止生长发育,但仍维持生命。最适发育温度20—30度,生长温度范围5—40度,生命温度范围-10—50度。农业界限温度含义:0度土壤解冻或结冻,一般称日平均气温在0度以上的持续期为农耕期;5度温带植物开始或结束生长,日均气温在5度以上的持续期为植物生长期;10度喜温植物开始播种与生长,日均气温在10度以上的持续期为喜温植物生长活跃期;15度喜温植物开始旺盛生长,日均气温在15度以上的持续期为喜温植物的适宜生长期 25、降水对植物生产影响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降水时期和降水强度;根据降水强度大小,可将降水划分为若干等级。 26、相对湿度反映当时温度条件下空气湿度的饱和程度;气压一定时,露点温度的高低反映了水汽压的大小。一般植物的生长发育,以日平均相对湿度80%左右为宜。高于90%或低于60%都不利;不同植物或同一植物在不同时期对湿度的要求也是不同的,绝大多数植物在成熟时不要求过高的空气湿度;通常情况下,病虫害的发生发展与空气湿度关系极为密切。在同一水汽压下,气温升高,相对湿度减少,空气干燥;气温降低,相对湿度增加,空气潮湿。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在陆地内部与气温日变化相反中午最低,日出前最高。,在沿海一带与气温日变化一致。相对湿度年变化一般与气温年变化相反。季风盛行地区则与相对湿度年变化一致。 27、不同植物或同一植物的不同品种,需水量不同,不同时期需水量也存在很大差异;不同植物需水临界期不完全相同。禾谷类(除水稻)最适土壤含水量相当于田间持水量的60--70%;豆类和马铃薯一般为70%--80%。植物蒸腾系数越大,需水量越大,抗旱能力越弱;C4 植物比 C3 植物抗旱。 28、河北省高山、山地、平原分别占全省总面积的9.3%、49.5%、41.2% 29、河北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河北省温度的主要因素有纬度、海拔高度和地形。 30、地表水资源分布特点:年内分配比较集中;年际变化大;地区分布相差悬殊。地下水由北向南依次减少。水资源已成为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河北省年日照时数2500—3100h,河北省光能资源在全国属较丰富的地区之一。年平均气温-0.3℃—14.0℃,无霜冻期80—205天。年平均降水量在350—815mm。 31、干旱是河北省主要的气象灾害。尤以春旱在河北省最为严重。防御措施:抗旱播种;采取保墒抗旱措施;调整种植制度;节水灌溉;人工增雨;应用保水剂。 31、干热风是影响河北省小麦产区的主要灾害天气。防御措施:浇麦黄水;药剂浸种;调整播期;选用抗干热风品种;根外追肥;营造防护林带。 32、霜冻一般发生在春、秋两季。有霜的霜冻叫白霜;无霜叫黑霜;黑霜危害比白霜严重。秋季第一次霜冻叫初霜冻。春季最好一次霜冻叫终霜冻。作物苗期忍耐低温的能力比生育后期要强,开花期抗霜冻能力最弱。防御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熏烟法;灌水法;覆盖法。 33、冻害的防御措施:合理布局;适时播种;树体保护;生长期加强栽培管理。 34、冷害防御措施:种植适宜作物;适时播种;加强田间管理;增温保温。 第二章;植物生长的土壤基础 1、土壤是由岩石经过风化作用成为母质,母质经过成土作用形成的。 2、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是植物矿质营养元素的最初来源,不具有土壤肥力;气候是土壤形成的主要的环境因素;生物是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在生物的作用下,使母质成为有肥力的土壤;地形是间接的环境因素;时间是土壤形成的强度因素。 3、农业土壤的剖面层次包括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底土层。 4、耕作层简称耕层,此层土壤颜色深,有机质含量高,有效养分多,土壤疏松,通透性好,是植物根系分布最多的层次。 5、犁底层会影响根系下扎和对水分、养分的吸收,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故应加深耕层,消除犁底层。但心土层是沙土则应保持犁底层以利于保水保肥,特别是水稻田更应保持犁底层,以防漏水漏肥。 6、心土层受生产活动影响较小,较紧实,对作物生长中后期的水肥供应有重要作用。 7、底土层也叫生土层,几乎不受生产活动的影响,植物根系很少,大多保持了母质的性状。 8、土壤是由固、液、气三相物质组成的,固相物质的体积约占土壤总体积的50%。 9、原生矿物是土壤中各种化学元素的最初来源;次生矿物是土壤中黏粒的主要组成成分。 10、卡庆斯基制以1mm为土粒的上限,以粒径小于0.0001mm为土粒的下限,以0.01mm为界限把土粒分为物理性砂粒和物理性黏粒。 11、土壤矿质土粒中含有作物所需的除氮以外的各种矿质元素,以氧、硅、铝、铁四种元素最多,氧最多。土粒越细,所含养分越多。越粗,养分越少。 12、我国多采用卡庆斯基土壤质地分类标准,根据物理性砂粒和物理性黏粒的含量,将土壤质地分为三类九级。三类是砂土、壤土。黏土。 13、砂土类;热性土,通气透水性好,保水性能差,养分含量少,保肥性差,施肥见效快;土温变幅大;耕作性能和;发小苗不发老苗,有毒物质积累少。 14、黏土类:冷性土,通透性差,保水性能好,养分含量高,保肥性能好,肥效长,土温变幅小;耕作性能差;发老苗不发小苗;易积累有害物质。 15、壤土类:二合土,砂黏适中,是农业生产上最为理想的土壤质地类型。 16、土壤质地的改良措施:增施有机肥;客土法;引洪漫砂法;翻淤压砂、翻砂压淤。 17、真菌、放线菌及大部分细菌属于好气性微生物;甲烷细菌属于嫌气性微生物;氨化细菌属于兼气性微生物;细菌具有分节有毒化合物的作用。根瘤菌、自生固氮菌能够固定大气中游离氮素;钾细菌、磷细菌能把无效养分转化成有效养分。 18、一般微生物在分解有机质时,有机物的碳氮比为25—30:1最为适宜;土壤微生物活动最适宜的土壤温度范围是25—35℃;多数土壤微生物适宜活动的pH为6.5—7.5。对大多数土壤微生物来说,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持水量的60—80%较为适宜。 19、土壤有机质的作用:供给植物养分,提高养分的有效性;促进团粒结构形成,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增强土壤保水保肥性和缓冲性。能够促进微生物的活动。 20、土壤有机质的调节措施是:坚持给土壤补充新的有机质;调节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与分解。 21、河北省绝大部分土壤pH在6.5—8.5;致酸离子——H+和AL3+,土壤潜性酸度比活性酸度大得多。土壤的酸性主要取决于潜性酸度。碱化度是衡量土壤碱化程度的指标。5—10%弱碱化;>15%碱化土;>20%碱性土。大部分养分在中性附近pH6.5—7.5时有效性最大;氮、钙、钾、镁、硫是pH6—8时有效性最大。磷是pH6.5-7.5有效性最大;微量元素除钼外一般在酸性条件下有效性最高;钼在碱性条件下有效性高。大多数作物(果树、林木)适合在中性或近于中性的土壤中生长。马铃薯、板栗、松树、桦树在弱酸。酸性土壤生长最好。 22、土壤孔隙度一般不直接测定,而是由土粒密度和土壤容重计算求得。一般土壤土粒密度为2.65g/cm3;土壤容重一般为1.00-1.80 g/cm3,旱地土塘耕层容重为1.10—1.30 g/cm3 一般土壤孔度的变幅在30%--60%。作物生长适宜的土壤孔度为50%--60%。 23、一般旱地土壤耕层孔隙度要大于50%,通气孔隙度要在10%以上。适于作物生长发育的土体内部孔隙的垂直分布状况,应为“上虚下实”。 24、农民俗称“坷垃”的结构体是块状结构。在农田的犁底层中常见的结构体类型是犁底层。创造团粒结构的主要措施:增施有机肥;正确的土壤耕作;合理的轮作;合理灌溉;施用土壤结构改良剂。 25、土壤耕性的改良措施:改良土壤质地;增施有机肥料;创造良好的土壤结构;掌握宜耕含水量。 26、土壤水分是最为活跃的一个肥力因素。毛管水是土壤中最宝贵的水分类型;萎蔫系数通常是最大吸湿量的1.5倍。壤质土的有效水最大范围较大,其次是黏质土,砂质土最小;土壤含水量是土壤学中最常用的表示方法;相对含水量是栽培学中常用的表示方法。一般土壤的相对含水量在60%--80%时,适宜作物的生长需要。土壤墒情的种类:含水量由高到低分为汪水(黑墒以上)、黑墒、黄墒、潮干土、干土面。黄墒是播种最好的墒情。 27、土壤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大气,氧气含量低于大气;水汽含量经常处于饱和状态,有时还含有还原性气体;一般作物生长发育适宜的通气孔隙度为10—20%。28、土壤热量主要来自太阳的辐射热,其次还有生物热以及地球内热。砂质土昼夜温度变化大,黏质土昼夜温差小。生产上常用调节土壤水分来控制土温。 28、土壤温度调节措施;增施有机肥;中耕松土;地面覆盖;设置风障;灌溉与排水。 29、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是调节土壤水肥气热的根本保证;合理施肥是改善土壤养分状况的主要措施。 30、棕壤是河北省主要的山地土壤,是河北省的第三大土类,属于地带性土壤;褐土是河北省分布最广的地带性土壤,是河北省分布面积最大的土类。栗钙土是河北省最主要的草原土壤;潮土属于非地带性土壤,是河北省平原的主要土类,是河北省第二大土类;盐碱土是一种低产土壤。 31、土壤胶体是土壤中最微细、最活跃的部分;大部分是有机-无机复合胶体。机械吸收作用只能保留不溶态物质,不能保留可溶性的分子和离子;物理吸收性能吸附保持一些分子态物质;过磷酸钙在土壤中固定是由于化学吸收性;生物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和创造性,并具有积累和集中养分的作用。离子交换吸收是土壤保蓄养分的最主要方式,以阳离子交换吸收作用为主。阳离子交换是可逆反应,同时向两个相反方向进行;是等价交换。阳离子交换量直接反映了土壤的保肥性能供肥性能和缓冲性能。土壤供肥性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 32、腐殖质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85%以上,是土壤有机质的主体,通常所说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就是指土壤腐殖质的含量,不能用机械的方法将腐殖质从土壤中分离出来。河北省土壤有机质含量在每千克10克左右,一般水田高于旱田,菜园土高于普通大田,表层土壤高于下层土壤。 第三章 植物生长的营养条件 1、作物吸收养分的一般规律:生长初期吸收养分的数量和强度都很低,随着生育进程的推移则逐渐增加,到成熟又趋于减少直至停止吸收。粮食作物每形成100kg籽粒,吸收氮、磷、钾的比例大致为3:1:3;作物吸收养分的关键时期:作物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磷的营养临界期冬小麦是在三叶期,玉米在五叶期前,棉花在二、三叶期。氮素最大效率期,玉米在大喇叭口期,小麦拔节期,棉花花铃期,水稻分蘖期。 2、根系吸收养分的形态有离子态和分子态两种。以离子态为主。土体中的盐分通过扩散和质流向地表迁移。对养分的吸收有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两种方式。 3、根外追肥特点:直接供应养分,提高养分的有效性;叶部吸收养分运转快,保证及时供应;节省肥料,经济效益高;受到施肥数量的限制,只能作为土壤施肥的辅助性手段。 4、影响叶面吸收的因素:双子叶植物喷施效果优于单子叶植物;喷施于叶背面较易吸收。溶液湿润叶片的时间一般保持30分钟至1小时为宜。最好在无风的傍晚进行效果好。移动性差或不移动的元素,重点喷在新叶上并适当增加喷施次数;移动性好的元素喷施次数可适当减少。养分进入叶片的速度和数量随溶液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喷施阳(阴)离子时,溶液pH值调制微碱(酸)性利于吸收。叶片吸收氮肥的速率:尿素>硝酸盐>铵盐;叶片吸收钾盐的速率:氯化钾>硝酸钾>磷酸二氢钾。 5、养分归还学说是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提出的,是合理施肥的理论依据。报酬递减律是合理施肥的重要依据。 6、基肥的施用方法撒施法、条施法、穴施法、分层施肥法,以有机肥为主。种肥使用方法有拌种、浸种、盖种、条施、穴施、沾秧根等,常用速效性化肥或腐熟的有机肥。追肥方法有撒施结合灌水、条施、穴施、随水灌施法、根外追肥,常用速效性化肥或腐熟的有机肥。 7、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共有16种,分为大量元素(碳、氢、氧、氮、磷、钾)、中量元素(钙、镁、硫)和微量元素(铁、硼、锰、铜、锌、钼、氯)。其中氮磷钾称为肥料三要素。有益元素(钠、硅) 8、化学肥料特点:有效养分含量高、肥效快但肥效短、不含有机质不能养地、有酸碱反应、便于运输、储藏和施用。 9、植物吸收氮素的形态主要是无机态氮(铵态氮、硝态氮),在植物体内容易移动,缺乏氮素首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均匀黄化。河北省全氮含量在全国属于中等偏下水平,与有机质呈明显正相关。 10、碳酸氢铵又称“气儿肥”,属于化学碱性、生理酸性肥料,含氮量最低。易分解释放氨气,宜深施覆土;适宜各种作物和土壤,可做基肥、追肥。不宜做种肥,不要与碱性物质混合。 11、硫酸铵属于化学酸性、生理酸性肥料,又称标准肥料,是使用最早的化肥品种。在酸性土壤上施用要注意配合施用石灰等碱性物质;石灰性土壤上长期施用要防止土壤板结;可以做基肥、追肥、种肥。 12、氯化铵属于化学酸性、生理酸性肥料;在水田施用优于硫酸铵;对忌氯作物不宜施用,盐碱地不易施用。可做基肥、追肥,不宜做种肥。 13、硝酸铵极易吸湿结块,有易燃易爆性,应避免在水田或雨季施用,尽量使用于旱田,尤其适合在烟草上施用,宜做追肥,不宜做基肥和种肥。 14、尿素含氮量最高,化学中性、生理中性适用于各种作物和土壤,可以做基肥、追肥和根外追肥,一般不做种肥。在石灰性土壤施用,要注意深施覆土,以减少氨的挥发损失。作追肥,应比其他氮肥早施3—5天。 15、土壤速效磷含量偏低是河北省农业土壤的一个障碍因素。一般pH6—7.5时,磷的有效性较高。水溶性磷肥能溶于水,成分是磷酸一钙。 16、过磷酸钙属于化学酸性肥料。水溶性磷肥,具有吸湿性和腐蚀性,有退化作用,适用于各种作物,可以做基肥、追肥、种肥和根外追肥。在缺硫的土壤和喜硫作物上用效果较好。 17、钙镁磷肥树弱酸溶性磷肥,成分为磷酸二钙。是缓效肥料,施于做基肥和追肥。 18、磷矿粉属难溶性磷肥,应优先施于缺磷的酸性土壤上,在北方石灰性土壤施用的效果很差。与有机肥料混合堆沤后使用,可提高其肥效。 19、提高磷肥利用率途径:优先使用于缺磷土壤和喜磷作物(绿肥作物优先);早施、深施、集中施;与有机肥料混合施用。与其他肥料混合施用。 20、作为吸收钾素的主要形态是土壤中的离子态钾。一般土壤中全家含量反映了土壤钾素的潜在供应能力;速效钾含量是当季土壤钾素供应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速效钾低于65施用钾肥效果显著,大于125效果不明显。水溶性钾与交换性钾可相互转化。喜钾作物包括薯类、纤维类、,如马铃薯、甘薯、甘蔗、西瓜、果树、棉花、麻类、烟草等。 21、硫酸钾属于生理酸性肥料,适宜各种作物,尤其适宜在烟草、马铃薯、甘薯、葡萄、茶等喜钾而忌氯作物上使用,可做基肥、追肥、种肥和根外追肥。做基肥应深施覆土。 22、氯化钾化学中性生理酸性肥料,宜做基肥和追肥,不做种肥,避免在忌氯作物上和盐碱土上使用。 23、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其次是硫酸钾;是速效性钾肥,呈碱性反应。可以做基肥、追肥、盖种肥,其水溶液可做根外追肥。 24、钾肥有效使用方法做基肥应深施在根系分布密集层,作追肥要早施。 25、微量元素占植物干重的千分之几至千万分之几;多数微量元素在植物体内移动性很少,缺乏症状(除钼外)首先发生在新生组织上作物生长需要的微量元素数量很少,因此一般不会缺乏。。微量元素肥料经济有效的使用方法是浸种、拌种和叶面喷施。 26、复混肥料有效成分含量一般用N---P2O5---K2O的相应百分含量来表示。高浓度复混肥料(≥40%)中浓度(≥30%)低浓度(≥25%)。优点养分种类多,含量高,生产成本低。缺点是难以满足不同土壤、不同植物对养分比例的不同需求;难以满足施肥技术的要求等。 27、磷酸铵易溶于水,是以磷为主的高浓度复合肥,可作基肥、追肥和种肥,应注意补充氮素,且不能与草木灰。石灰等碱性肥料混合,以防氨的挥发。 28、磷酸二氢钾是化学酸性肥料,目前多用于浸种和根外追肥。 29、硝酸钾是化学中性肥料,氮钾比是1:3.4,特别适用喜钾作物,一般用于旱田而不用于水田。 30、肥料混合原则:肥料的混合不能使其中任何一种养分的有效性降低或引起养分的损失;肥料混合后,能使肥料的物理性状得到改善,至少不能产生不良的物理性状,便于储藏和施用;混合后肥料中的养分种类和比例要适合作物营养的需要。可以混合(硫酸铵与过磷酸钙),可以暂时混合(过磷酸钙和硝态氮肥),不可混合(铵态氮肥与碱性肥料)。配制复混肥料应注意选用物理性状好的高浓度单质肥料。 31、需钙多的作物主要有番茄、大豆、黄瓜以及果树,钙肥多用做基肥,常与绿肥作物同时耕翻入土。烟草、豆科作物、块根、块茎类作物对镁肥的反应交换。十字花科作物需硫量大。硅肥主要对水稻、大豆、油菜、番茄、黄瓜、甜菜、绿肥等效果较好。 32、有机肥料的特点:养分全面,但含量低,含有作物必需的各种营养元素,是一种完全肥料;是一种迟效肥料;有机质含量高,能够改土培肥;种类多、数量大、来源广、成本低;费时费力。有机肥料作用:长期施用可以避免作物对微量元素的缺乏;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刺激作物生长,改善产品品质。 33、粪尿肥是农业生产中施用最为普遍、也是来源最为广泛的一类有机肥料。人粪尿是以氮素为主的速效有机肥料,尤其是叶菜类作物、谷类作物、纤维类作物效果更为显著;对忌氯作物(马铃薯、甘薯、烟草、甜菜)不宜施用。施用前进行无害化处理。 34、牛粪是冷性肥料,适宜在有机质缺乏的轻质土壤上施用;马粪是热性肥料,可作为温床发热材料,适宜在质地黏重土壤上施用。羊粪中氮、磷、钾含量最多,猪马粪次之,牛粪最少,禽粪中养分含量高于家畜粪。 35、新鲜的厩肥的养分主要为有机态,一定要经过腐熟后施用。使用原则:通透性好的轻质土上,宜施用半腐熟厩肥,可耕翻深些;质地黏重、排水差的土壤应使用腐熟的厩肥,而不宜耕翻过深。在温暖湿润的季节和地区,可选用半腐熟厩肥;在比较寒冷和干旱的季节和地区,应选用腐熟的厩肥。生育期长的植物宜选用半腐熟厩肥,生育期短的作物选用腐熟肥料。腐熟的厩肥可做种肥和追肥。半腐熟的厩肥可做基肥,不能做种肥和追肥。 36、堆肥分普通堆肥<50℃和高温堆肥>60℃。腐熟特征:堆肥材料完全变形,呈黑褐色泥状物,可捏成团,并有臭味。为“黑、烂、臭” 37、沼气池液是优质的速效肥料,可以做追肥、叶面追肥、浸种,还可以进行病虫害防治。 38、秸秆直接还田最好与收获同时进行;切碎至15—20cm;耙入5—10cm的土壤表层。一般秸秆可全部还田。用量以4500—6000kg/公顷;在秸秆还田的同时,应配施一定量的速效氮肥,调节碳氮比。还田后应加强水肥管理。病虫害严重的秸秆,不宜直接还田。 39、腐殖酸类肥料是有机无机复合肥料,含有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兼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的特点。可做基肥,也可作追肥施用。 40、生物肥料注意问题:必须保存在低温(4—10℃)、阴凉、通风、避光处,以免失效;提倡“早、近、匀”;施用过程中应避免阳光长时间直射,施后及时覆土;提倡与有机肥混施,可以提高使用效果;不可与农药、化肥混合施用,以免影响肥效。 41、绿肥利用方式;直接翻压倒土中或切割沤堆异地使用;过腹还田。一般的绿肥作物以盛花到始黄期耕翻产草量和养分含量最高。 42、测土配方施肥原则:有机与无机相结合;大量、中量、微量元素配合;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投入与相平衡。五个环节:即“测土、配方、配肥、供应、施肥指导”。实施配方施肥必须以有机肥料为基础。 第四章:植物生长常见的病害与虫害 1、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它们的共同特性: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体段;头部着生口器、触角、一对复眼,多少有2—3个复眼,是昆虫感觉和取食的中心;胸部由3节组成,分别有3对分节的足和两对翅,是昆虫运动的中心;腹部一般由9—11节组成,末端生有外生殖器,有的具一对尾须,是昆虫的新陈代谢和生殖中心;昆虫体壁高度骨质化,称为“外骨骼” 2、昆虫头部触角是昆虫的重要感觉器官,具有传递信息的供暖。有柄节、梗节、鞭节三部分组成。梗节内具有感觉器。眼是昆虫的视觉器官。复眼有小眼组成,小眼数目越多视力越强,复眼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有的昆虫无单眼。口器是昆虫的摄食器官。咀嚼式口器(蝗虫、黏虫)为害叶片成缺刻孔洞;刺吸式口器(蝉、蚜虫)传播病毒病,叶片变色、皱缩或卷曲。虹吸式(蛾、蝶);锉吸式(蓟马);舔吸式(蝇类)。 3、胸部各体节有背板/腹板和侧板构成.多数昆虫的中胸和后胸各生1对翅,分别称为前翅和后翅.胸足6节为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跳跃足(蝗虫)—11节构成,1-8节两侧各有1对气门着生在背板两侧下缘栽培知识。第8-9节着生外生殖器,是雌雄交配和产卵的器官,有些昆虫在第11节着生尾须。只有背板、腹板。 5、昆虫的体壁是昆虫身体的外层组织,由外向内分为表皮层、皮细胞层和底模三部分。虫体上的刚毛、鳞片及各种分泌腺都由皮细胞特化而来。 6、昆虫的繁殖方式有两性繁殖(最普遍的方式)、孤雌生殖(介壳虫、蚜虫、蜜蜂)、卵胎生(蚜虫)、多胚生殖(某些寄生蜂) 7、完全变态昆虫被认为是昆虫纲中进化程度最高的一类昆虫,种类也最繁多,有蜜蜂、蚂蚁、苍蝇、蚊子、跳蚤、蝴蝶、蛾、甲虫。不完全变态昆虫与成虫比较体型小,无翅;有蝗虫、蟋蟀、螳螂、蜻蜓、蝉、螳螂、蚜虫、虱子。 8、全变态昆虫的幼虫主要有原足型(寄生蜂)、多足型(蛾、蝶、叶蜂)、寡足型(金龟甲、瓢虫)、无足型(蝇类)。蛹是全变态昆虫特有的发育阶段,也是幼虫转变为成虫的过渡时期,可分为离蛹(长翅目、鞘翅目、膜翅目)、被蛹(鳞翅目、双翅目的虻、瘿蚊)、围蛹(双翅目蝇类特有) 9、成虫期是昆虫个体发育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交配、产卵、繁殖后代的生殖时期。需要补充营养的有蝗虫、椿类、叶蝉。掌握产卵前期诱杀成虫,产卵盛期释放卵寄生蜂,效果好。 性二型昆虫(小地老虎、介壳虫、枣尺蠖、蓑蛾),多型现象(蚜虫、稻飞虱,最显著是白蚁和蜂类)。 10、世代数多少受种的遗传性所决定。一化性昆虫(大豆食心虫、梨茎蜂、舞毒蛾);多化型(棉铃虫、棉蚜),一年的代数与温度有关;多年一代的(大黑鳃金龟、沟金针虫、华北蝼蛄)。 11、昆虫活动的昼夜节律:日出性昆虫有蝶类、蜻蜓、步甲;夜出性昆虫有蛾类、地下害虫、钻蛀性害虫、吸血蚊;弱光性昆虫有黏虫。趋光性昆虫如大多数夜出性昆虫才、地下害虫等 趋化性害虫如菜粉蝶、黏虫等。 12、暂时性群集害虫有甘蓝夜蛾、苜蓿象甲;永久性群集有群居性飞蝗。 13、食性按食物来源分植食性(黏虫、菜蛾、舞毒蛾)、肉食性(七星瓢虫、寄生蜂、澳洲瓢虫)、腐食性(埋葬甲、果蝇、舍蝇)、粪食性(蜣螂)、杂食性(蜚蠊、蠼螋)。按食物的范围分为单食性(豌豆象)、寡食性(菜粉蝶)、多食性(地老虎)。 14、昆虫有效温区8—40℃,最适温区22-30度,起点温度8—15度;婷育低温区-8— -10度;致死低温区-10-- -40度;高温临界35-40度;停育高温区40-45度,致死高温区45-60度。有效积温法则在
创业基础(暨南)中国大学MOOC慕课 章节测验期末(期末考试题目从章节测验中选出,题目没对上,可以在章节测验中查找).docx
2024届高考政治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