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是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也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众所周知,蔬菜可提供人体所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人体必需的维生素C的90%、维生素A的60%来自蔬菜。但是,蔬菜的品种究竟有多少?
在我国,普遍栽培的蔬菜约有20多个科,常见的一些种或变种主要集中在8大科,即十字花科、伞形科、茄科、葫芦科、豆科、百合科、菊科和藜科。如此想来,超市的蔬菜虽然琳琅满目,但你若认真去数,可能不会超过一百种。
事实上,日常所能见到的蔬菜品种太少了,不能说是九牛一毛,也可以说可能不及千分之一。
在贵州山地特色蔬菜品种展示基地,仿佛走进了“蔬菜大观园”——有各种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冬瓜,有花斑、有墨绿、长得像香蕉的西葫芦,各种不同的苦瓜、丝瓜,五颜六色的番茄就更是不在话下,还有贵州人离不开的各类彩椒、线椒、螺丝椒,以及现在国际流行的观赏蔬菜。
为了探索这座蔬菜大观园背后的故事,我们走进了贵阳市开阳县楠木渡蔬菜良种繁育中心——5号育苗工厂。这里建有约1400平方米良种繁育实验室、1.5万平方米蔬菜集约化种苗培育温室。育苗温室都有高端育苗设备,2至3人便能管理4000余平方米的育苗区;有集潮汐苗床、漂浮育苗和移动网式育苗为一体的综合育苗体系,单茬育苗量可达600万株至700万株,还有现代化的蔬菜播种机,可以称得上是贵州省目前最先进的育苗基地之一,可以实现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育苗。
据介绍,贵阳市蔬菜良种繁育中心与贵州大学、省农科院及厦门百利等科研院所和种业企业采取合作方式,专家团队把关研发和生产关键环节,繁育中心利用高端育苗设备规模化育苗,二者优势互补。目前,贵阳市蔬菜良种繁育中心已开展辣椒、番茄、甘蓝、西兰花、茄子等10余个大品类的种苗繁育,都是从国内外科研单位和种业企业收集到的名特优新蔬菜品种。技术研发队伍“精心照料”的种子,经过脱毒等提高生存率的“小手术”长成小苗后,会被移栽至育苗温室,经历日光、水、温度的“洗礼”,最终“蜕变”成一株株成熟的壮苗。
要推动贵州蔬菜产业健康发展,首先要打好种业翻身仗,而这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来破解种源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在贵阳市蔬菜良种繁育中心种苗繁育实验室,企业与贵州大学等科研院所和种业企业共同开展蔬菜嫁接苗、扦插快繁、组培快繁、基质配方和种苗培育环控等研发工作。优良品种的种苗被培育出来后,还得看适不适合当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因此,试验种植就尤为重要。
科技创新既推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也为我们应对今后气候变化,改变农业靠天吃饭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近几年有关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研究中,国内外专家们提出的对应对气候变化,发展“韧性农业”的其中一条重要建议是:改善农作物品种及栽培和养殖管理措施。通过改善农作物品种、栽培和养殖管理措施,调整作物品种和种植结构。比如,为适应不断加剧的极端气候事件,可以培育开发适应性广的优良动植物新品种,例如抗旱、抗涝、抗高温、抗病虫害等品种。
这样的展示基地所展示的不仅仅是省时、省工、省料、省心的优势蔬菜种苗,还展示了贵州蔬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更重要的是,他们所展示的是如何打造工厂化、集约化育苗产业集群,为全省各地生产基地提供好苗壮苗,把蔬菜良种的种苗繁育这一现代种业保障功能牢牢地攥在手里。
贵州山地特色蔬菜品种展示基地是全国蔬菜产业发展的窗口之一,各地都在坚持种业创新的核心地位,因地制宜实施种质资源保护、新品种培育、种子种源繁育、良种推广及种业监管提升五大工程,建设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种业科技创新、种子种源保障、“良种+”推广及种业监管服务五大体系,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种业支撑。这令人相信,全国各地还有许多这样的窗口,正在展示中国人如何把“菜篮子”牢牢握在手里的实力蔬菜。
作者:刘雅丹研究员 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水产学会原秘书长助理、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秘书长助理
春暖花开万物苏,漫天飞舞的柳絮却实在惹人恼,而且,别看小小柳絮不起眼,却藏着极大的火灾隐患。
在许多场合,这位“中国水电能源理论的开拓者”称自己“一生伴水而行”。闲暇时,他喜爱练习书法,最常写的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4月5日报道,苹果公司刚刚结束了准备长达几十年的电动汽车生产计划。中国电动汽车发展的迅猛势头引发的经济和政治浪潮可能会更加猛烈。
中国人民银行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 支持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5000亿元,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每次展期期限1年。
1978年,全球首个大熊猫野外生态观测站在四川卧龙建立,大熊猫人工圈养繁育研究工作也同时开展。
本轮太阳活动周的峰值预计在2024年至2025年到来,目前正处于峰值附近,太阳活动较为频发,属于正常自然现象。
“路灯”上的探头正“瞪大眼睛”扫描,孢子捕捉仪、昆虫雷达……智能配套设备在不停运转。
备受瞩目的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于2020年建成,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参数最高的先进托卡马克装置。
她扎根临床,潜心造血干细胞移植与细胞治疗技术创新;她勇攀高峰,妙手施仁术,不断破解血液领域科研难题;她醉心教学,带领学生一起不断攻克医学研究领域的难关。
将晶体生长周期由7天缩短至1.5天,实现了30余种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半导体的低温、快速、可控制备,为新一代高性能光电子器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库。
2002年初春,88岁高龄的叶培大受了风寒,嗓子疼痛,但他不顾劝阻,坚持开讲光波导技术理论基础课。
公众应及时关注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在收到强对流天气预警时,及时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大风等带来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带领13人团队,用各种智慧农业软件,把4个合作社的7000亩农田打理得井井有条。